四川文物

调查与发掘

  • 四川盐边县下坝子遗址2018—2019年发掘简报

    滕杰臣 ;赵勇涛 ;张鸿春 ;王军 ;安然 ;金国林;

    下坝子遗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坝子组,地处金沙江左岸一级阶地上。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工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于2018—2019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汉至唐宋、明清时期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灰坑6个、沟2条,出土石斧、锛、凿、镞及陶罐、钵、盆等,文化面貌与安宁河谷及滇西相似。汉—唐宋遗存有墓葬1座、灰坑12个、沟9条,出土陶罐、拍、网坠,铁钩、耳环,银簪以及骨器等。明清时期遗存较为丰富,有房址、墓葬、蓄水池、灰坑、沟等,出土有瓷瓶、碗、铜铃铛、石砚、钱币等。此次发掘填补了该区域史前文化空白,对于研究川、滇族群迁徙及文化互动和交流有着较重要的意义。

    2025年04期 No.242 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河南项城市尹庄战国墓2019年发掘简报

    梁伟 ;郝柯羽;

    2019年2—5月,为配合项城市尹庄梦灏御园二期项目工程建设,周口市文物考古所(现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区域的尹庄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的遗存以墓葬为主,还包括窑炉、灰坑、古井等,这批遗存分属于战国、汉、唐宋时期。其中发掘的M27、M32、M33三座墓葬特色鲜明,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玉筒珠、骨环等,其时代为战国晚期。此次发掘补充了豫东南地区相关墓葬材料,同时为研究楚国晚期丧葬习俗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2025年04期 No.242 2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昆明市晋宁区金砂山西汉墓M44发掘简报

    蒋志龙 ;杨薇 ;谢霍敏;

    2016年8月至1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金砂山墓地北坡清理了一座大型竖穴土坑墓。该墓葬结构特殊,墓口带封土的形式在滇池区域属首次发现。该墓经多次盗掘,仅出土少量小件铜器及玉器等,其中一枚玉印的刻文显示,墓主姓郭,应为汉人。综合墓葬的形制及出土器物推断,该墓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墓葬的规模较大、形制特殊,随葬品中不乏贵重者,显示墓主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墓葬中随葬滑石器和采用碎物葬的葬俗,明显具有岭南汉墓的风格,丧葬习俗可能受到这些地区文化的影响。

    2025年04期 No.242 37-4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四川洪雅县铜矿山矿冶遗址群调查简报

    陈苇 ;楚蜀思 ;黎高波;

    2016—201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三次对四川洪雅县铜矿山遗址群展开考古调查,共发现56处遗址,总分布范围200多平方千米。铜矿山遗址群是目前四川省内系统调查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开采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矿冶遗址群。所获遗存为研究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古代矿冶开采、冶炼、加工、运输贸易以及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25年04期 No.242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探索与研究

  • 论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及相关问题

    罗二虎;彭波;

    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可分为三期五段,其年代约为二里头文化二、三期至殷墟文化三期。这类遗存属于三星堆文化,但与分布在成都平原地区的三星堆类型和鄂西地区的朝天嘴类型等三星堆文化面貌存在一定差异。此类遗存在渝东地区广泛分布,可命名为“丝栗包类型”。该类型的确认对于进一步认识三星堆文化和渝东地区夏商时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No.242 5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重庆汉代石阙三题

    卢雪梅;袁子茗;

    重庆忠县一带是川渝地区汉代石阙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其中三处汉阙是21世纪的考古新发现。忠县邓家沱阙是否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汉阙,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该阙倒仆的时间不可能在东汉至六朝时期。忠县花灯坟阙应是一座构件基本雕凿完毕,但还没有组装起来的未完工的汉阙,其停止营建的原因可能与蜀国灭亡的历史背景有关,其阙主不能排除是蜀汉临江名人严颜的可能性。从万州下中村阙阙盖形制来看,其年代应该排在渠县冯焕阙和忠县花灯坟阙之后,与花灯坟阙的年代相近。

    2025年04期 No.242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宜宾《南宋淳祐置司叙南碑记》考论

    陈世松;

    晚宋四川州郡治所与路级监司机构移徙现象,既是南宋边患危机下的被动应变,也是军事地理学的主动创新。它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空间转移,更是军事、政治、社会资源的重组。宜宾市新近发现的《南宋淳祐置司叙南碑记》,为观察宋末路级监司机构移徙现象提供了最新的文物实证。透过路级监司治所易置现象,可见南宋朝廷挽救蜀中危局的战略意图,措置边区、巩固西南边防的管控作为,更能窥知政治制度运作的良苦用心。南宋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不仅适时地建立了制置司和总领所等新的地方机构,同时还因应西南边防的需要,不断调整地方监司的职能权益,强化提刑司的边防职能,使之逐渐成为应对边患危机的得力工具。

    2025年04期 No.242 8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贵州遵义明代播州土官罗昱墓志考释

    韦松恒;朱倍贤;闵凯;

    罗昱墓志出土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杨舟湾,内容丰富。罗昱为播州罗氏第二十九世土官,袭任播州宣慰使司同知,官至明威将军。其任内主要事迹包括督办儒溪皇木采运,参与征讨交趾、松潘、麓川及平定播州苗叛,并输粮助饷获朝廷玺书旌表等。墓志修正了《罗氏族谱》中第二十七世、二十八世相关记载的讹误。罗昱墓志由播州宣慰使杨辉撰文,内容凸显了罗氏与播州杨氏长期的政治同盟与姻亲关系,反映了明代土司社会的权力结构。墓志形制与同区域杨氏土司墓志一致,体现了汉文化在边疆的深刻影响。该发现为研究明代土司制度、中央—地方关系及西南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个案。

    2025年04期 No.242 10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多学科研究

  • 清代错金银富贵白头双耳铜瓶表面装饰材料和制作工艺研究

    曹元元;杨娟;卫国;

    达州市大竹县文物管理所藏一件清代错金银富贵白头双耳铜瓶表面有大量金属装饰,饰片采用立体和平面两种形式造型,纹饰优美,色彩丰富。为了解铜瓶表面装饰的材质和工艺,四川博物院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铜瓶基体和装饰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瓶基体为铜铅合金,装饰材质主要有红铜、金、银等,采用了嵌错和鎏涂两种装饰技法。其中红铜、银片等纹饰采用嵌错工艺,包括錾槽—镶嵌—打磨—錾印等工序;而金饰和部分银饰则采用鎏涂工艺,即在需要装饰的表面刻画十字网格纹,将液态金或银涂在网格纹表面后加热去汞形成。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金属器装饰技术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2025年04期 No.242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